![]() |
看了一圈,我对我刚买的C6000,是几手的也不确定了,商家给我发视频的时候,上面还有一些标,比如绿色的节能标志,还有一些方形不干胶,回来时都清理掉了,真正打印的页数在哪里可以看到呢?
|
1 个附件
从这个图的磨损度能看出来吗?我感觉看这个地方好像又还好
|
引用:
|
引用:
c6000 我不熟悉... |
引用:
|
明确告诉你,我改了2台,都不算成功,不是用的1085的棍。
目前我自己使用的是另外改的膜内棍,类似佳能C850和施乐800方案。边缘水印,纸张折角你要找原因。8000的下组件两端是钢棍,中间是红胶条加油布这样的结构,也就是说两头是滚动摩擦,中间是滑动摩擦,摩擦系数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带子走到中间因为摩擦系数不同导致或快或慢,或者红胶条磨损不平等问题都是因为摩擦系数不同的原因造成的,下组件油布大量加硅油可以一定程度解决。但是硅油是会损耗的,而且周期很短,维护烦人是必然的。 改成棍子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但是因为改变了原结构,下棍包特氟龙厚度不同这些杂七杂八的原因,可能会引起定影温度不足,下灯管反复加热的问题。具体表现就是打铜版纸成哑光效果,停机升温次数变多,调整次数变多。所以改棍子也不是优质方案。 目前我测试比较成功的方案就是改膜内棍,简单的说就是取消红胶条和油布,改成内嵌棍,目前测试结果是70-300克都没有问题,现在还没大量验证,我也不敢说肯定的话。 |
有高手玩过,100万张没问题,就是我们不会修,我的机器都扔仓库的,哈哈哈哈,等技术成熟了,在修
|
一直听说8000定影有问题,这个定影倒底是印多少张出问题?,全新组件多少钱?,如果说花1W块,能打100W,直接换新组件的不也行吗,成本才合1分钱,就施乐C75 C700打一百万要想效果好都要换几个定影器组件了,
|
引用:
真覺得您是神人~ (能夠自己改棍, 已經很強了!!) 而且看完您對於c8000下壓帶組件的研究, 我真要跟您好好討教了! (我也有心得, 但看完您寫的, 覺得您了解真的很透徹) |
引用:
其實印的時候, 磨損的成本感受都不會很強烈, 可是一但要換組件了, 要花這個錢就很痛了! |
引用:
|
引用:
|
引用:
我自己修, 大概花不到五分之一的費用, 而且, 拆過一次就覺得不困難了! 況且, 如果真的採取換組件的方式, 我不是只要換一台, 是換"三台"! (那樣花費太燒錢了) |
引用:
|
引用:
而且, 我雖然在台灣, 彩印價格並不能說就真的比較好, 價格優勢, 我還是得努力撐著些! |
所有时间均为 +8, 现在的时间是 2025-07-04 22:35. |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8.12 by vBS
Copyright ©2000 - 2025, vBulletin Solution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