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帮助 |
社区圈子 |
日历事件 |
2006-08-10, 01:20 | #1 | ||
|
|||
正式会员
等级: 六袋长老
|
一、CTP的应用是技术必然 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和先行者的实践,关于CTP的技术特点很多人已了然于心了。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怀疑CTP是先进有效的技术了,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在此再讨论CTP的技术是否先进,会给企业带来什么益处了。 在这里所强调的是,CTP的发展、成熟和采用,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是印刷业发展的根本要求。CTP已经切切实实地进入了印刷业的生产实际中,更将成为推动印刷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CTP技术的应用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已经进人了高度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和传递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印刷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运用当代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采用新的数字化技术,提高制作效率,是社会发展、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CTP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是这个要求的集中体现。 其次,CTP的应用是印刷业在媒体竟争中谋求竟争优势的重要步骤。 相对广播、电视、网络,以印刷为技术载体的纸质媒体在时效上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传播媒介的实体性相对于以电信号为载体的上述几类媒体而言,在竞争上很难取得优势。印刷媒体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只有不断提高出版时效。目前印前技术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而制版工艺成为制约出版时效的最后一个堡垒,CTP技术的产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再次,CTP技术是印刷技术走向数字化的必经之路。印刷数字化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数字印刷,而目前数字印刷离真正的实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单独地解决制版工艺的数字化是最简洁、最节约的实现方式。从目前的技术发展看,很难说我们可以直接实现数字印刷,而CTP则成为一条最现实的途径。 二、采用CTP的难之所在 人们已经认识到,CTP技术的应用是印前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印刷业参与信息传媒竞争的必然要求。但是新上CTP系统绝不像引进一 台照排机或胶印机那样简单,它不仅仅是设备更新,不是简单扩大再生产。它的采用是技术进步,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技术更新,关系到各环 节的工作,需要统筹考虑,综合协调。而且,CTP的采用比当年激光照排技术的应用要复杂,由于一些技术上的原因,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还需要被动适应CTF技术的应用要求,而不能像当年激光照排技术很快就满足了人们的预期需求一样。 技术进步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成功实施需要相应的环境配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CTP的应用条件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 1.全数字化的印前环境和良好的运作经验,包括工艺流程、质量保证体系等; 2.相应的人才结构; 3.具备良好的数字打样工艺技术,但在报业这一点并不重要; 4.市场的培育、认可和发展,相关的上下游市场配合;特别是今天印刷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很难让客户为CTP的采用替印刷企业买单。 5.运行成本的降低,特别是版材的成熟化和国产化。 由于以上这些问题很多资料都有提及,也都有很详细的介绍,因此本文在此不再重点说明。 当我们将上述问题考虑清楚并准备引进CTP技术时,几个现实的问题又再次摆在我们面前: 其一是设备引进工作的经济性,也就是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在投入方面,应考虑购置费用和使用费用,而这两点是相当可观的。近期CTP的购置价格仍难根本松动,从技术原理上讲,CTP与照排机没有多少质的差别,技术的复杂性也不多,在现代信息社会也不能称得上什么高精尖设备,但由于总生产量较小,价格远远高于整套的传统制版设备。CTP的设备投资额是一般同类型照排机的数倍,高达20万至40万美元左右,而且有的企业还需配用昂贵的网点拷贝扫描仪。相比一套以照排机为主的传统制版设备,就算加上冲片机、冲版机、晒版机等的投资,CTP总投资额也高出数倍。 目前版材价格仍是传统版材的3倍左右,使整套设备的运行成本大幅度提高,成为影响其使用的最大原因。按照相关厂商的说法,CTP版材无论如何不可能降到传统PS版的价格水平。产出方面,由于工价无法调整,如果每天的制版量在100块以下,将很难分摊其固定成本和版材,套药等变动成本。 为采用CTP工艺而提价是不可能的,因此将成本压力向外转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其全部压力只能由印刷厂自己承担。 其二是具体的设备类型选择困难。现在CTP设备类型决不像照排机那简单和通用,存在多种互斥技术类型并存的现状,在机型的选择上较为困难。从技术发展走向上看,目前几种机型和版材的走势仍不明确,大家在不断了解CTP的技术动态发展的前提下,在如何保持投资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担心下,做着艰难的抉择,人们正在热盼着出现成熟的技术标准。目前,CTP设备的划分从光源上看有紫激光、热成像、可见光等,从版材上看有重氮、热敏、光敏等,从曝光型式有平台式、内滚筒式、外滚筒式等不同型式。这些不同种类的设备间的区别巨大,不仅精度、速度相差甚远,而且机型之间很少有通用性。报业由于对速度要求较高,多用光敏银盐版平台型的CTP,这几乎曾占到了中国报业CTP的装机量的95%。据业界普遍的看法和基于环保的原因,银盐型版材不被看好,国外报业也多用热敏型。而近日中国青年报引进的热敏版材的CTP机,据介绍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这再次引起我们对版材类型的讨论和担心。 其三,目前CTP技术仍有一些不方便之处。如目前报业为了追求速度,一直多用1200dpi输出,虽其网点层次在制版环节的复制质量得到保证,但从灰阶数来讲,在挂网120目时也仅有100个灰阶;其次,幅面与自动化程度对价格的影响过于明显,使得目前很多用户只有牺牲这些性能而求得价格的降低。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CTP引进后在印刷工艺上是否存在着一些不能预来的因素,如版材的选择、色彩管理、印刷机的适应性、耐印率的问题、网点复制流程和质量的控制等方而的问题。 虽然在很多正式场合引进了CTP的企业代表都在宣传CTP的技术优势,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很少谈起。这给人种错觉,采用CTP的技术风险较小,主要是管理风险但据一些资深人士讲,这些技术问题绝不在少数,很多企业多多少少都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有的引进一两年CTP系统仍在交学费进行技术摸索。 三、CTP与CTF照排机 20世纪90年代是照排机大发展的时代,激光照排机成为DTP主要的输出设备。尽管现在CTP的应用呼声如火如荼,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使用软片的传统照排机在印刷生产上仍大量使用着,全球仍有几万台照排机在运转着,即使对于完全转用CTP的企业来说,照排机作为备用设备应用仍有其实际念义。在中国这种情况更为突出,从绝对数量上讲照排机仍是印前输出的主力,保留胶片工艺仍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CTP的应用充其量仅仅能称作有益的补充。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和原有照排机的自然老化,新的输出设备的引进已经摆上很多企业的议事日程。 由于技术条件、数字化环境、投资等原因,则面临着CTP与照排机的两难选择。 设备的引进原则主要应考虑几个方面:一是技术上先进、生产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二是设备结构的合理化升级化目标。 从这些方面考察,CTP设备严重受制在生产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至少目前很多使用厂家还不敢说CTP比照排机有优势。 而照排机在经济合理性和生产可行性方面仍有很大的优势。 就技术先进性而言,照排机不先进绝不能一概而论,CTF时代照排机的技术发展并未停步, Purup-Eskofal、ECRM、AGFA、SCREEN、海德堡、CREO等传统的照排机生产厂商仍在生产照排机, 仍在开发新的照排机产品。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市场的照排机销售量仍远远大于CTP的销量。 在设备的升级化上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引进大幅面的激光照排机并进行折手处理后输出就是向制版数字化迈进的一种表现。 很多企业仍在引进激光照排机, 激光照排机正在以其低廉的运行成本、低要求的 数字化环境和人员管理环境、明显的 价格优势和不断提高的品质, 展现着它的勃勃生机。对于很多企业来讲,经过慎重考虑和研究后, 将价廉物美、应用方便的激光照排机的更新优先进行绝对不是错误。 目前在CTP的热潮中,激光照排机的生产与使用已经经过了惘然期而进入理智时期。CTP的应用是行业发 展的方向和技术进步的根本要求,但并不能就此而全面否定激光照排机, 其二者绝不能成为水火不容的一对冤家,而应成为新老交替、传帮带的典型范例。在现在的多数情况下,两者可以互为补充,互为备份,从而保证企业的技术结构的合理性, 一个全面排斥新技术或全而排斥老技术的技术结构体系多数情况下是不合理的。 据笔者和一些引进了CTP的厂家领导的交流,实际上引进CTP的企业更看重的是其宣传意义, 其经济收益仍然很小甚至为负值。 其实,目前舆论导向也已经有所变化。前几年各印刷媒体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 CTP的优点, 宣传不久CTP将全而取代照排机。现在,各媒体已经纷纷推出文章介绍激光照排机的优势, 并正视照排机存在的现实意义。北大方正作为我国最大的印前产品供应商,代理多家著名的CTP设各, 但其在向笔者提供的一份资料上,明确提出由于目前CTP的投资大,成本较高, 建议首先考虑引进大幅面照排机完善印前数字化流程,为今后引进CTP做技术准备。 如果我们看到现在CTP的良好发展前景而将这个时代的印前技术发展总结为“CTP时代”的话, 似乎有点为时尚早,现阶段照排机仍有其生存的理由,但是我们需要对照排机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定位, 以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这里所讲的重新定位,就是要在引进传统制版设备特别是照排机时, 要充分考虑现在的技术发展趋势,保持引进设备的技术先进性。 四、CTP的前景展望 笔者曾在一次业界会议上说,CTP技术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就上,没条件的等有条件再上”, 而一位生产商代表则说应是“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上”。 应该说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都有一定的道理。 上CTP的条件是等还是努力创造,应该是业界对待这个问题的两种考虑,具体哪种考虑更有实际意义,绝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看各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条件。 几年前,人们看到报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看到报业印刷对出版时效的要求越来越高, 看到报业采用新技术的良好环境,希望如上世纪90年代采用激光照排技术一样,将首先大范围 推广使用CTP的希望定位在了报业用户身上。几年后的今天,在CTP的应用取得了巨大成果时, 我们发现应用CTP热情最高的当属商业印刷用户,而报业已经退居其次。 就目前的装机量看,商业用户和报业用户仍是CTP的两个重要应用行业, 其中商业用户以精度高的滚筒式机型为主,主要采用热敏版; 报业主要采用速度快的平台机型,主要采用银盐版。 在技术角度上,目前的CTP技术仍无法达到精度与速度的和谐统一, 要么采用追求速度的机型,这主要用在报业;耍么采用高精度的机型,主要用在商业用户。 就生产商而言,主要形成三个阵营,一是国际知名的大型厂商, 如 AGFA, CREO, SCREEN, ECRM 等,这些厂商大多数都是照排机、扫描仪的主要生产厂商; 二是国际上的较小的厂商,如韩国、美国的小型厂商; 三是国内厂商,如东信、华通等。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是国际大厂的产品, 小厂产品也有一些装机量。就总量上看,AGFA处于优势地位,特别是在报业, 其银盐版的平台机型北极星装机量占有绝对优势。 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推广,CTP技术已经进入了印刷业的生产实际, 大家已经有了很好的参考和学习的机会,这将进一步带动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引进CTP机, 因此今后几年中CTP在中国的应用范围会有进一步的拓展。 就CTP的应用发展看,各厂商的观点是一方面等待用户具备数字化环境和投资条件, 另一方面加快在中国的耗材本地化生产步伐,以求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其实,CTP的技术进步一直在加快研发步伐, 在操作方便性、自动化程度、精度、光源侣牲、速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其发展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版材的曝光形式的发展。 但我们也应看到,CTP的应用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传统的照排机仍有很大的市场, 仍会有很多用户选用传统制版工艺,目前我们已经基本接受这样的观点, 在今后5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照排机仍是一个有活力的产品, 胶片似乎还很难找到完全消亡的理由,只不过不会兴旺了; 二是会有一些用户直接选用数字印刷机而越过CTP阶段, 如海德堡、高宝、罗兰等厂商都在加大数字印刷机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目前已经有个别的机型在中国进人了实际生产领域。 另外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银盐版的前景问题,多数厂商都不再看好银盐版, 但由于其速度快的优势短期内仍没有替代品,而且AGFA还在大力推广,短期内仍会存在,是报业机型的首选。但热敏版在中国青年报的应用会对此形成一定冲击。 二是CTcP的研发进度,实现在普通PS版上的直接制版一直是人们的期望, 也是很具实用性和冲击力的解决方案,目前东洋油墨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 据一些资料称国外已经有品牌产品进人实用阶段,估计今后这方面在关键的光源技术取得突破后会有 较大作为。 当然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一味地等待或排斥CTP技术是不可能的。技术始终在发展, 等待是无休无止的,我们会发现未来的东西永远比现在好。这就像买家用电脑一样,不能因为技术发展快、更新快而不买。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买了就要尽快用起来让它发挥作用, 尽快收回投资。耍将企业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综合权衡利弊后,只要对本厂利大弊小, 符合本厂的实际需求,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由于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印刷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仍存在事实上的差距。相比而言,我国印刷业采用CTP技术仍然进度较慢。 这种现象在两年前更为突出,近一两年来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人们已经认识到采用CTP是大势所趋, 对于多数企业来讲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使近两年来装机台数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可以预期,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CTP在中国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
||
2006-08-10, 16:07 | 只看该作者 #4 | ||
|
|||
见习会员
等级: 二袋长老
|
引用:
可以参考一下徐州特快特的经验(http://www.st-print.com/news/list.asp?tid=10&id=6045),他们的用版量最高时多达12000张/月。 此帖于 2006-08-10 16:14 被 周末阳光 编辑. |
||